对一般大众来说,区块链金融多半是一个涵盖大量「新名词」与充满投机取巧味道的领域,举凡加密货币动辄好几倍的涨跌幅,又或是那些莫名其妙「暴富」的商业模式-边玩边赚(play-to-earn),边跑边赚(STEPN),或是丑得要命却可卖出天价的数位艺术(NFT),绝大多数脑袋正常的平民百姓,很可能都对其充满疑惑,甚至在现阶段,宁可敬而远之,而非担心跟不上时代的趋势。
说到底,人性是贪婪的,无论那些号称走在时代前缘的「开创者」也好,还是一般大众也罢,对于要改变生活模式的创新,说到底就是得「捞好处」,没能更有效率,更便捷,更便宜,或让人赚到钱,谁那么无聊去尝试新玩意?教育和适应都需要成本,改变也不是光靠几个新名词和半生不熟的技术(搞不好多数在追随与吹捧的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麽),就能促成典范转移的。

NFT非划时代科技,Web3概念20年前就有
我们来看元宇宙(MetaVerse)和去中心化金融(DeFi)这样的概念,诚然,可以创造许多不同于以往的金融与商业模式,但就技术角度而言,举凡加密货币,ICO/STO到现在沸沸扬扬,已开始冷却的NFT,完全不是什么划时代的科技,顶多就是在运作的机制上,与传统习惯的方式有所不同。就像当代有特斯拉电动车也仍有燃油驱动的汽车,前者可能更进步更吸睛一些,但车就是车,比起19世纪末从「兽力」到「机械力」的变革,你并不会,也不该认为汽油车演变成电动车,是什么多了不起的典范突破,顶多,是技术的迭代更新,以及消费行为与观念的潜移默化。
区块链金融就有点这么个意思,政大教授曲建仲,在其「马斯克也嗤之以鼻的Web 3.0,到底是金融创新,或是一场去中心化的骗局?」一文中,做了很好的解释,当今冷饭热炒的Web3.0,人家英国电脑科学家提姆(Tim Berners-Lee),早在20年前就提出了。当然,我不会认为所有去中心化金融都是骗局,他们之中也存在不少有趣且值得探索的新型模式,不过,人类社会要出现完全的去中心化架构,坦白讲有非常高的难度,即便是自由化程度已相当高的金融与商业,乃至(民主国家中)社交平台与各种媒体渠道,一定程度的「中心化」与「分层制度」,在可见的将来,仍属必要。
智能合约真能取代传统金融机构?
要在元宇宙中谈金融与交易,很明显,主流论述就会将其与加密货币,与其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绑在一起。把智能合约(smart contract)能取代传统金融机构的角色,不断放大和渲染,并辅以「还权于民」,「公平透明」的形而上论述。老实说,这些人很可能这辈子还没认真使用过一次智能合约,我们就从逻辑上来分析,合约总是要由「人」写出来的,缔约双方或多方按照事先约定的条款进行互动,权利义务分明,不管是纸笔还是coding出来的,运作逻辑皆是如此。
Smart contract不受单一鳄少数所控制,而是由系统和程式码来决定,所以比较安全?这就看你怎么比较了,老实说,银行开的信用状或国家发的国债,你硬要说银行会倒,政府会破产,钱就会不见…当然不能说你错,只是老牌的交易所币安,曾一度是日本交易量前几的Liquid被骇客攻击,宣称要创造新时代的Luna稳定币,一天内跌掉99%的市值,究竟是传统银行的风险比较高,还是去中心化金融的风险比较高?
再说,你大可以把纸本合约「数字化」或业界很爱用的「数字转型」一说,这本就是网络普及下的趋势,在西方甚至东南亚国家,商务合同也都可以用docusign之类的工具,进行远距线上的认证和签署。合约是如此,交易更是如此,想要有更便利的金流(cash flow)和簿记(book keeping)服务,完全可以在既有的数字架构下,透过第三方提供像是PayPal,西联,M-Pesa 等服务,执行A与B之间更好的交易。在手续费与时效方面,乙太链动辄堵塞或高昂的gas费,又或是其他公链虽号称解决部分ETH链的问题,却也不免创造了其他更多的问题,资安疑虑、算法bug、不稳定等。因此,大型机构的确都开始「着手研究」,讨论资产数字化,及传统金融中的交易,借贷,保险,衍伸品等在DeFi的运用,然而,在人类当前和未来的金融与交易市场上,我们可以截取区块链科技某些部分带来的便利,例如银行同业间的联盟链,打造更高效的同业拆借机制; 或是将进出口商,各别的往来银行,加密后的资料上链并即时交换,帮助跨境的应收帐款融资等,加强现有的金融机制,并藉由日益普及的行动装置与网际网络,实现普惠金融(inclusive finance)和减少繁文缛节,但要全然的「去中心化」,建构什么元宇宙中人人平等的商业模式,或许先从科幻电影开始,让我们发挥想像力吧。
有人的地方,就有江湖,管你是实体的世界还是虚拟的宇宙。交易与交流的重点在于信任,这点区块链精神说得没错,但去中心化机制要我们把信任,因为智能合约而交付给千千万万不认识的人,更别说很多自以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,其实很也中心化,还是我们同样可以好好利用科技与制度,打造更直得信任和能够直接问责的中心化机构?抑或是两者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中,各自扮演适当的角色,而非某种机制一定要「取代」另外一种?直得我们好好思考。

数位时代
数位时代长期聚焦于全球最新的科技、网络、创业、数字营销等议题的动态及趋势。受到企业领袖与新世代菁英的喜爱,更引领中国台湾社会对「新商业」的关注与讨论。